关于举办古代文学小论文竞赛活动的通知
为了巩固古代文学教学成果,促进专业知识有效转化为专业能力,激发同学们课程学习和研究兴趣,初步了解古代文学研究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决定在yL23411永利官网2005级开展古代文学小论文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2007年4月-2007年5月
二、竞赛参与: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员工
三、活动内容:
1、古代文学小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2、古代文学小论文竞赛。
四、活动要求:
1、撰写一篇古代文学小论文;
2、字数在1500字以上;
3、小论文视同一次作业,计入平时成绩;
4、2007年5月31日截止。
五、竞赛奖项:
一等奖: 3名(获奖证书、奖品)
二等奖: 5名(获奖证书、奖品)
三等奖: 10名(获奖证书、奖品)
优胜奖: 若干名(获奖证书)
六、竞赛组委会:
主任:李 超 佘佐辰
委员:张利玲 刘兴禄 关 相 向颖佐 游新男
七、评审委员会:
主任: 简德彬 佘佐辰
委员: 张和宇 田茂军 李端生 吕养正 吕华明
覃遵祥 程安庸 张利玲 罗惠缙 杨松冀
八、指导教师:
吕养正 吕华明 覃遵祥 程安庸 张利玲 罗惠缙 杨松冀
九、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论文选题;
2、指导研究思路和方法;
3、指导修改小论文。
yL23411永利官网
yL23411永利官网教务处
2007年4月2日
附:
中国古代文学小论文参考选题
先秦两汉文学
1、论“国风”中的婚恋诗
2、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3、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4、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5、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6、《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7、试论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文学创作
8、论屈原的人格美
9、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1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11、《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2、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
13、《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4、《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论《左传》的行人引诗
17、《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8、《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9、论《史记》下层人物的描写
20、论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21、论汉乐府民歌主题与汉代社会现实
22、《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23、《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24、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说“气韵沉雄”
2、 曹丕曹植诗歌词采比较谈
3、 略论蔡琰《悲愤诗》的文学地位
4、 试论阮籍诗风的成因
5、 试论左思《咏史》组诗的文学史地位
6、 略论鲍照《拟行路难》组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7、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意象类型
8、 陶渊明田园生活素描
9、 略论陶渊明归隐后的人际关系
10、试论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水意象
11、试论谢灵运山水诗中的山意象
12、略论谢朓诗歌中的宦情
13、略论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14、庾信历任官职及其心态考辨
15、试论庾信后期诗歌中的典故
16、三曹诗歌风格比较研究。
17、“建安七子”之冠冕究竟该是哪一位?
18、 阮籍、嵇康比较研究。
19、 试论太康诗坛“繁缛”的总体风格特征。
20、 左思《咏史》诗探微。
21、 试论《桃花源记》的思想来源。
22、 陶渊明、谢灵运诗比较研究。
23、试论谢脁诗对唐山水诗的影响。
24、解读“庾信文章老更成”。
25、魏晋风度再探——读《世说新语》。
唐宋文学
1、江河万古流”——试述“初唐四杰”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孤篇压倒全唐”再探。
3、“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解读孟浩然与王维。
4、“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探析。
5、真正的干才——论高适与杜牧。
6、李、杜交往之心态探析。
7、试述韩愈对儒家传统精神的实践。
8、不幸遭际中的两种心态——试述刘禹锡与柳宗元之异同。
9、再论新乐府诗的“讽喻”。
10、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心态——试说两首“咏蝉诗”。
元明清文学
1、 略论元代散曲的通俗性特征
2、 论元代散曲的社会批判锋芒
3、 关汉卿马致远散曲比较谈
4、 试论王实甫《西厢记》对《莺莺传》的继承与超越
5、 试论马致远《梧桐雨》对《长恨歌》的继承与超越
6、 试论关汉卿剧作的幽默风格
7、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戏
8、 略论元代杂剧中的魂灵描写
9、 试论高明《琵琶记》双线结构的艺术表现力
10、试论李白诗风对高启诗歌的影响
11、 略论《郁离子》寓言的批判性
12、 试论归有光散文的平淡美
13、 论《三国志演义》思想倾向与儒家政治理想
14、 试论“赤壁之战”的多重矛盾设计
15、 论《三国志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的结局
16、 论《水浒传》的奸邪形象
17、 论《西游记》唐僧形象的价值
18、略论杜丽娘的欲望
19、略论塾师陈最良形象与教育弊端
20、试论《长生殿》杨玉环形象的理想化因素
21、略论《桃花扇》与晚明政局
22、略论《桃花扇》历史反思的基本内涵
23、试论李玉剧作流行的主要原因
24、 论《聊斋志异》中的花妖